近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启动了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工作,参评范围为2016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期间获得博士学位者,评选出近3年内汽车领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10篇,另有提名奖10篇。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共有两篇博士论文入选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分别为陈超题为“多层铝合金板材的圆柱铆钉式平底铆压连接塑性变形机理及连接质量研究”博士论文(导师:赵升吨教授)、马富银题为“薄膜和薄板型声学超材料及其低频声衰减机理研究”博士论文(导师:吴九汇教授)。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入选的博士论文占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量的1/5,成绩仅次于清华大学,比传统汽车领域著名院校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等均优异。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一共只推荐了3本论文进行参评,获奖比例高达2/3,为全国最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由中国汽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学术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国家一级学会),是国际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会(FISITA)常务理事,也是亚太汽车工程年会(APAC)发起国之一。学会目前下设39个分支/代表机构,拥有个人会员数万人,团体会员数千家。学会的服务宗旨是推动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培养汽车科技人才等,是中国汽车工业传播新思想、交流新技术、宣传新观念的重要力量和增进国际汽车行业交流的重要桥梁。
入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均来自机械学院装备智能诊断与控制研究所。装备智能诊断与控制研究所(简称“装备所”)在监测诊断领域先驱屈梁生院士、液压传动及控制先驱史维祥教授、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先驱戴德沛教授、及早期故障智能预示开创者何正嘉教授开创的研究方向基础上成立。研究所所训为:明德精学、笃行至强。装备所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0人,讲师4人,专职科研博士后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目前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190余人。装备所全体师生将铭记所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传承“西迁精神”,助力西安交大“双一流”建设,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机械领域人才为目标,推动机械学科跨越式发展。
附:2018年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公示名单按论文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序号 |
作者 姓名 |
论文题目 |
学位授予单位 |
导师 |
获奖等级 |
1 |
陈超 |
多层铝合金板材的圆柱铆钉式平底铆压连接塑性变形机理及连接质量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赵升吨 |
优秀 |
2 |
方川 |
基于降维模型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方法研究 |
清华大学 |
欧阳明高 |
优秀 |
3 |
黄琨 |
机电复合传动模式切换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项昌乐 |
优秀 |
4 |
刘辉 |
高功率密度汽油机超级爆震的机理与抑制策略研究 |
清华大学 |
王建昕 |
优秀 |
5 |
吕辰 |
电驱动车辆回馈制动力与摩擦制动力动态耦合控制 |
清华大学 |
张俊智 |
优秀 |
6 |
马富银 |
薄膜和薄板型声学超材料及其低频声衰减机理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 |
吴九汇 |
优秀 |
7 |
潘家营 |
燃料自燃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 |
天津大学 |
舒歌群 |
优秀 |
8 |
钱勇 |
柴油模型燃料的构建及其在新型燃烧模式中的基础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吕兴才 |
优秀 |
9 |
王文硕 |
基于个性化驾驶员模型的车辆辅助驾驶系统自适应技术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席军强 |
优秀 |
10 |
王永富 |
特殊纳米结构碳基薄膜设计、调控与超滑应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张俊彦 |
优秀 |
11 |
陈红旭 |
电机-变速器直连系统换档过程的建模与控制 |
清华大学 |
田光宇 |
提名 |
12 |
陈龙 |
基于多源数据挖掘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有效性评价 |
清华大学 |
李克强 |
提名 |
13 |
金贤建 |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状态参数估计与侧向稳定性鲁棒控制研究 |
东南大学 |
殷国栋 |
提名 |
14 |
雷海洋 |
铝合金与镀锌钢板异种金属电弧点焊机理及工艺方法研究 |
上海交通大学 |
林忠钦 |
提名 |
15 |
李伟峰 |
高稀释-预混合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分析与优化 |
吉林大学 |
刘忠长 |
提名 |
16 |
任宏斌 |
阻尼连续可调油气悬架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陈思忠 |
提名 |
17 |
宋子由 |
客车用锂电池/超级电容复合储能系统的优化与控制 |
清华大学 |
李建秋 |
提名 |
18 |
孙晓强 |
客车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
江苏大学 |
陈龙 |
提名 |
19 |
王欣 |
代用燃料轻型车环境效益评价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 |
葛蕴珊 |
提名 |
20 |
赵阳 |
多系统耦合电动汽车能量动态转换机理与集成控制研究 |
吉林大学 |
邓伟文 |
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