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组织架构 > 正文

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0-10-20 点击数:

http://mec.xjtu.edu.cn/__local/7/B9/FA/A7D3053F5A2F312292140CB7228_5527A206_5206.png

研究所简介

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是西安交通大学“校-院-所”三级架构下的科研实体单位,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成立,隶属于西安交通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机械工程学院)。研究所主要围绕空天往返先进推进、智能航天器、空间智能制造、空间在轨维护等领域开展研究,推动航天制造与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和重大需求有机结合、共同支撑重大任务的全新模式,围绕研究方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智库建设等领域创新高地。

合作科研基地

空间智能制造研究中心(航天五院)

空天往返先进推进创新中心(航天六院11所)

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航天六院11所)

航天固体动力先进制造联合创新中心(航天四院7416、7414厂)

http://iafe.xjtu.edu.cn/__local/6/A1/87/CDA328D7ABF2D8F9651D5DAB74E_235DEDBC_BC08.png

空间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http://iafe.xjtu.edu.cn/__local/7/32/71/E532CCBB4868C62FC81F78F3729_96E19B19_CAF7.png

空天往返先进推进创新中心(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http://iafe.xjtu.edu.cn/__local/9/DF/64/721E7466538F31E4A8825195A2C_469C3C7C_D306.png

航天固体动力先进制造联合创新中心(航天科技四院7416厂、7414厂)

http://iafe.xjtu.edu.cn/__local/A/87/8D/6FFE8D7AA7BA5F19E9522E8BFE6_0A35547F_832AF.png

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团队协议签署

依托校企深融合作基地,采用跨学科、跨系所的科研组织模式,组建了“空天动力创新研究院”、“空天往返动力与智能制造校企深融平台”,落实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空天推进系统与技术:包括航空/火箭/组合发动机的建模与数字孪生、紧凑换热设计与制造、高速透平设计与仿真、热声振荡与燃烧仿真、金属疲劳失效、结构损伤检测、复合材料跨尺度仿真与制造工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等。

(二)新一代柔性航天器技术:包括航天器建模与数字孪生、星群网络协同计算、柔性电子、薄膜天线、3D/4D打印、太赫兹检测与器件、柔性能源转换材料和器件、姿轨与动力学控制等。

(三)太空智能制造与维护:包括太空3D打印、制造服务系统、复杂产品装配与数字孪生、离散车间制造系统、检测机器人的系统、视觉与图像处理等。

招生信息

“080200机械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博士,研究方向:深度学习与智能制造、重大装备振动主动控制、航空发动机与航天器先进传感及健康管理、新型航空发动机原理与技术、航空发动机先进控制与容错控制等;

“085500机械”专业,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方向: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重大装备运行性能与智能维护;

“085500机械”专业,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方向:“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空天往返动力项目(面向专业型硕士和博士的卓越行动计划,统一招生和培养,详情咨询研究所吉老师:jiyuanyuan@xjtu.edu.cn

师资力量

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采用跨学科、跨系所的组织模式,型号牵引、聚焦前沿,团队年龄梯度合理、理论研究基础雄厚,学术能力与工程经验兼具,富有创新实践精神。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以集体利益为核心,团队成员认同研究方向和学术思想,聚焦团队协同创新任务攻关,服从统筹调工作安排方向和学术思想,打造一支创新性强、凝聚力高的研究团队。

(一)航天所专职师资

1.刘金鑫,教授/博导,邮箱:jinxin.liu@xjtu.edu.cn

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首届钱学森实验班本科、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西安交大-六院11所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总师,西安交大-航天五院空间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空天动力联合会发动机控制技术专委会委员,《推进技术》期刊青年编委。目前主要在空天组合动力建模与控制、空间柔性结构动力学主动控制、飞发检测机器人与控制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防科技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课题3项等项目,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个人主页:https://gr.xjtu.edu.cn/en/web/jinxin.liu/

2.周光辉,教授/博导,邮箱:ghzhou@mail.xjtu.edu.cn

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太空智能制造和在轨维护、智能制造与产品服务系统技术、复杂机电产品协同优化设计与低碳设计、离散车间制造执行系统高效低碳运行理论与方法领域研究。先后承担包括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及企业级纵横向项目30余项。

3.杜飞平,教授/博导,邮箱:ntdfp@163.com

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空天往返先进推创新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动力系统集成、发动机力学特性与试验、发动机健康管理等研究工作,主持千万级重大任务1项,获得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

4.翟智,副研究员/博导,邮箱:zhaizhi@xjtu.edu.cn

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液体发动机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航天器智能制造与健康管理、航天器电源系统状态监测等领域研究,主持千万级重大任务1项。

5.刘乃金,教授/博导,邮箱:liunaijin@xjtu.edu.cn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五院“空间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主任,智能信息技术领域国家级专家。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空间信息网络、智能信息处理等工作。主持千万级重大任务4项,获得国家科技奖项3项。

6.王春民,教授/博导,邮箱:13892825064@139.com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空天往返先进推创新中心”主任,从事先进动力、载人登月动力技术等研究工作,主持千万级重大任务8项,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防科技进步奖3项。

7.王鹏飞,教授/博导,邮箱:pengfeiwang@xjtu.edu.cn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五院“空间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副主任,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国家级专家。主要从事智能航天器系统设计、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4D打印等研究,已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重要项目。

8.李光熙,教授/博导,邮箱:47563298@qq.com

从事冲压发动机设计、新型等离子体与核热推进技术等研究工作,主持千万级重大任务5项,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国防科技进步奖2项。

9.陈晖,教授/博导,邮箱:chenhui2013abc@163.com

从事重型运载火箭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监控技术等研究工作,主持千万级重大任务3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2项。

10.贾怡,教授/博导,邮箱:jia.yi@xjtu.edu.cn

2005年和2011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纳米智能材料、微纳制造、碳纳米材料的一维、二维、三维可控合成、组装和功能调控、碳纳米材料在能源转换与存储的应用研究、钙钛矿太阳电池等技术研究,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SCI他引1600余次。

11.赵少凡,教授/博导,邮箱:zhaoshaofan@qxslab.cn

2015年获得博士学位,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在美国耶鲁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太空制造技术及机理研究,在Natur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持军科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载荷研制项目等多项重要课题。

12.马元,教授/博导,邮箱:mayuan@vip.163.com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新型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动力联合创新团队”主任/方向带头人。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动力本硕博毕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美国马里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冲压及组合发动机、核推进等新型空天动力方向的研究,主持科工局国防基础科研、装发航天联合基金、军科委创新特区、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国家预研课题,负责科工局/财政部2项某组合发动机关键技术及演示飞行重大攻关项目。兼任航天三网新型能源动力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火箭推进》期刊英文审校/青年编委,发表论文40余篇,培养研究生6名。

13.陈强,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教授(A类),法国国立高等工程技术大学(Arts et Métier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高级研究员,Journal of Advanced Dielectrics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复合材料非线性细观力学、损伤和破坏预报理论、物理-数据驱动力学,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多项法国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项目,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本领域知名期刊SCI论文38篇,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14.马猛,博士,副教授,邮箱:meng_ma@xjtu.edu.cn

主要从事可重复使用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模型/数据驱动驱动的智能诊断与预测)、大数据分析/挖掘(视频/图像数据的异常检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信号处理等理论和技术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博士,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博士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六院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空天往返先进推进创新中心”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装备大数据分析与健康管理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Dynamics,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副主编,发表SCI论文2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主持博士后面上项目等重要课题。

个人主页:https://gr.xjtu.edu.cn/en/web/michael_ma/home

15.张超,博士,助理教授,邮箱:superzc@xjtu.edu.cn

主要从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复杂产品制造/装配过程数字孪生高保真建模与质量高精准调控、知识工程、深度学习理论与应用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博后基金等项目。

16.王晨希,博士,助理教授,邮箱:wangchenxi@xjtu.edu.cn

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建模与控制、卫星姿轨建模与控制、增材制造过程监控、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切削加工、复合材料跨尺度建模计算等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国防横向课题等,近三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

个人主页:http://gr.xjtu.edu.cn/web/ldwangchenxi

17.孙若斌,博士,助理教授,邮箱:sunruobin@xjtu.edu.cn

长期从事大型机械装备故障动力学建模、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目前聚焦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管理、组合发动机供应系统仿真研究,主持国自科基金一项、博后面上项目一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篇。

教育经历:比利时鲁汶大学振动噪声中心访问学者;西安交通大学本硕连读,转硕博连读;西安铁一中学初高中。

18.苗慧慧,博士,助理教授,邮箱:miaohuihui@xjtu.edu.cn

从事复杂制造过程监测、诊断,高维数据建模方法研究以及组合动力进气道设计研究。

教育经历:先后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及工学博士学位,硕士期间参加中法双学位项目获法国工程师学位,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系统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

19.杜明龙,博士,副研究员,邮箱:duminglong@xjtu.edu.cn

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主要从事弹箭武器装备先进动力系统总体设计、流体射流稳定性、火焰稳定性、发动机热声振荡机理等研究工作,主持千万级重大任务1项,先后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国家型号、兵器集团竞标等项目12项,担任主任设计师4项,副主任设计师5项,主管设计师3项,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个人主页:https://gr.xjtu.edu.cn/zh/web/duminglong

20.毛红威,博士,助理教授,邮箱:maohongwei@xjtu.edu.cn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系与瑞典Lund University Energy Science系联合培养博士,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液体火箭低温推进剂两相流动传热,推进剂热管理;以及预冷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大功率高效换热技术(预冷器、氦加热器等)与发动机总体循环性能等方向研究。

21.肖策,博士,助理教授,邮箱ce.xiao@xjtu.edu.cn

从事金属疲劳失效机理分析、结构损伤无损检测以及4D同步辐射工业CT损伤表征成像的研究工作,目前聚焦组合动力发动机结构、机构与强度的研究方向。教育经历: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院博士,西北工业大学与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院联合培养硕士,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

22.徐孟娟,工学博士,邮箱:mengjuanxu@xjtu.edu.cn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叶轮机械研究所。主要从事工业径流式透平的设计,压缩气体储能,组合动力发动机中叶轮机械的设计与优化等方向。

23.杨佳卉,工学硕士,工程师,邮箱:yangjiahui@xjtu.edu.cn

2017-2022年就职于中国石油兰州分公司,从事旋转机械、承压设备调试及故障诊断,大型集成装备建设,技术方案手册编写等工作,期间曾参与集团公司级建设项目两项,荣获中石油集团公司奖项。目前从事先进吸气式组合发动机总装及数字样机设计,发动机复杂组件制造及加工技术,关键实验装备建设等工作。

(二)空天往返动力与智能制造平台跨学科/系所师资

1.李应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推进理论与工程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双聘院士,现任空军工程大学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控制、诊断与部件表面强化研究,主持突破多个重大科研项目,提出了航空发动机高原起动建模与控制方法、覆盖机器学习理论、激光冲击表面纳米化与残余压应力复合强化机制、等离子体冲击流动控制理论与压气机近失速流动测控方法,并取得了突出工程应用效果,立一等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2.陈雪峰,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装备运行安全保障与智能监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主要为重大装备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主持973计划“航空发动机运行安全基础研究”、重大专项、重大研究计划集成等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3.吴云,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空军工程大学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气动与燃烧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4.何卫锋,教授,博士生导师,航空发动机部件结构强度与表面工程技术专家,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点项目研究,多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荣誉,近五年来,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

5.宋志平,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发动机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健康管理与容错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并担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外聘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动力控制委员、中航发某重点型号外聘副总师和《推进技术》第十七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6.张留洋,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A类计划,发表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省重点基金等项目。主要从事太赫兹检测与成像技术、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制造以及状态感知与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7.周晋,教授,博士生导师,就职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国际机械中心,英国利物浦大学荣誉研究员。博士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先后在剑桥大学、帝国理工从事航空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轻量化结构设计优化等研究工作。在英国工业界任高级结构工程师8年,取得多个国家工业技术许可。

8.彭军,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2023主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一般项目;获2020年基金委组织的第十四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钱学森实验室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柔性传感和智能检测、柔性能源转换材料和器件、小型爬壁检测机器人。

9.唐桂华,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热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动与传热、热设计、热管理等。主持国防973项目专题、科技部973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等奖励。

10.谢永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全国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电汽轮机专题工作组副组长。主要从事透平机械气动热力学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本,译著3本,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1.耿佳,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被国际新闻机构遴选为对“卓越工程”有显著贡献的科学论文,每1000篇工程类论文评选1篇,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课题2项、总装备部(海军)预研项目1项,科技委国家级项目1项,博后基金2项,其他科研院所项目若干。

12.李明,西安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控制专委会青年委员,承担装发共用技术、两机重大专项专题任务等科研项目,主要研究航空发动机控制计划、容错方法等,长期从事控制系统集成开发、数据采集、系统架构等工作,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

(三)空天往返动力与智能制造平台百千万企业导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航天科技集团院等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以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体制机制、建设企业导师队伍、教学实践平台建设、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统筹学科资源和优化人才资源,调动校企联合培养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能胜任空天动力方向卡脖子技术挑战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百千万企业导师

序号

姓名

职务或职称

单位

1.

袁洪滨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2.

高玉闪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3.

梁俊龙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4.

杨亚龙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5.

南向谊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6.

逯婉若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7.

周 杰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8.

张晓光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9.

蒲星星

研究员

航天科技六院

10.

刘 轶

高级工程师

航天科技六院

11.

雍雪君

高级工程师

航天科技六院

12.

黄乐萍

高级工程师

航天科技六院

13.

李 哲

高级工程师

航天科技六院

14.

朱东华

高级工程师

航天科技六院

招聘信息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面向海内外诚聘重大任务师资与研究人员,欢迎推荐专业合适的优秀博士,参加新型空天组合动力研发工作(发动机系统技术,换热器、燃烧室、压气机、涡轮、结构、进排气系统设计),年薪35万以上,详情查询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网站:http://hr.xjtu.edu.cn/info/1018/8163.htm

联系方式

吉元元邮箱:jiyuanyuan@xjtu.edu.cn

友情链接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博导主页:

http://www.xjtu.edu.cn/list_content.jsp?urltype=tree.TreeTempUrl&wbtreeid=1669&wbxjtucollegeid=21&wbejbdname=%E6%9C%BA%E6%A2%B0%E5%B7%A5%E7%A8%8B%E5%AD%A6%E9%99%A2&flag=yuanxi

更新日期:2023年7月23日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站点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