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本科生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3版)

发布时间:2024-09-10 点击数:

一、专业介绍

专业聚焦建设制造强国战略需求,响应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势,打破传统专业办学模式和路径依赖,以机械工程优势学科为主干,交叉融合信息通讯、计算机、工业工程等相关学科,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能适应未来智能制造新业态的专业型、创新型、拔尖型工程科技人才。

作为专业主要支撑的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有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制造装备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24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同时拥有“机械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已在兴庆校区和创新港校区建成“虚实结合”,可实现异地、远程交互的智能制造综合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引入数字孪生、大数据、云制造、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丰富、深化智能制造教学情境和内涵,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专业由卢秉恒院士和蒋庄德院士担任专业建设顾问,专业课程负责人均由业务水平精深、锐意教学改革、责任心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若干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将承担新专业课程讲授或专业建设任务。大多数教师长期在智能制造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及省部级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科研项目,并长期为本科生教授相关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和教学经验,可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证。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一等品行”和以“精勤、敦笃、果毅、忠恕”为核心的人格价值观,具备较强的工程社会观、工程系统观、工程伦理观和国际视野,掌握宽厚的科学和工程基础理论,以及扎实的智能设计、智能生产及智能运维等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专门知识,能在智能制造及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岗位中,综合乃至创新性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并能融合对社会、法律、安全、文化、环境等非技术性因素的考虑,有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不断自我革新成长,表现出现代工程科技领军人才的潜质。

上述培养目标可具体分解如下:

目标1: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职业规范,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目标2:拥有坚实的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能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进行复杂产品开发和生产系统运作。具备协调考虑技术和非技术因素,以系统思维解决智能产品及生产系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运作管理能力;

目标3: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表达交流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目标4:具备批判性思维、终身求知精神以及持续深造、提升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能够分别或综合应用上述知识来解决智能制造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设计、智能生产及智能运维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综合考虑工程及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现代工业产品/系统智能制造(设计、生产及运维)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恰当方法,对现代工业产品/系统智能制造(设计、生产及运维)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能综合应用不同研究手段,或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现代工业产品/系统智能制造(设计、生产及运维)中的工程问题,选择、应用及开发恰当的技术、资源与工具,并在理解其局限性的基础上,将现代工程工具及信息技术工具应用于智能制造的全过程。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科技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能将相关理念应用于产品设计开发及运行的全过程,并能从技术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对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合理性评价。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将大工程观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针对复杂智能制造问题的工程实践中。

8.职业规范:具有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富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备较强的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10.沟通:能够以撰写报告/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形式,就本专业领域的工程问题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及所涉及的多学科环境中加以应用。

12.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批判性思维和不断学习、适应本专业相关领域技术和观念发展、变化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原文请查看附件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站点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