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80201)硕士点2018年招生简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座落在“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中国西部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重要科研实体之一,国家全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重点从事国防尖端工程技术研究和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研究所现有职工1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45%以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
研究所成立几十年来,在精密加工与检测、特种加工、无损检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加工过程控制与数值模拟、材料表面处理等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以及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制、高精密模具设计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建立了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精密检测等一流的实验室。先后荣获国家级及省部(委)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计200余项,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所设有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及“光学工程”专业博/硕士点,每年面向全国进行招生。
一、招生方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本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
招生方向及导师:
(1)精密加工及测量 岳晓斌(研究员)袁道成(研究员)阳红(高级工程师)孔金星(高级工程师)
(2)特种加工与检测 陈金明(研究员) 张勇斌(研究员) 沈显峰(高级工程师)
(3)制造信息化理论与技术 林杰(研究员) 周丹晨(研究员)
(4)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 张连新(研究员)
(5)先进工艺装备设计理论与应用 何建国(研究员)
方向1 主要研究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方法及装置,几何量精密测量与仪器,传感技术及信号处理等。
方向2 主要研究高能束加工、精密电加工、材料加工与检测、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及无损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在检测中的应用。
方向3 主要研究网络化协同设计与制造、CAD/CAPP/CAM/PDM/MES信息集成、计算机辅助装配、装备综合保障信息化、数控设备状态采集与实时监控、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方法。
方向4主要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先进的传动技术与现代设计方法,机电气液一体化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生产过程检测与仿真,信息处理与诊断技术
方向5主要研究并行协同设计、虚拟设计、多学科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等先进设计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二、报名方法及资格审查
我所硕士点招生采取高校推荐免试和统考招生(含调剂)两种方式进行。
推荐免试研究生招收工作在每年9月至10月间进行。按照教育部学生司的要求,我所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被我硕士点录取的推免生指标将由我院解决。学生初试材料请按后附要求准备,初试材料审核合格后,我们将安排进行下一步的复试工作。
统招生报名按照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报考要求进行网上报名。报考我所硕士点研究生的考生,资格审查于复试时统一进行。
三、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进行;复试包括体检、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其中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加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进行。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试科目:
初试:(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805机械原理。
复试:方向1、2、4、5: 理论力学或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方向3:制造业信息化基础或理论力学。
参考书目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理论力学——《理论力学》,朱照宣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材料分析方法》周玉编,哈尔滨工业大学。
制造业信息化基础——《制造业信息化导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工业工程系列教材)顾新建,纪杨建,祁国 宁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四、学制和培养方式
三年。前一年半学习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学习主要在清华大学等高校进行),后一年半进行学术研究,撰写硕士论文,通过答辩后取得硕士学位。
五、学习期间待遇
1、收费
根据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的意见》及我院相关文件精神,对就读我院研究生按照国家规定上限50%收取学费,即博士研究生5000元/年,硕士研究生4000元/年;每学期收取住宿费500元/生。
2、助学金
非在职在读研究生享受基础助学金和院补充助学金。助学金标准(每月)如下:
研究生类别
| 学习阶段
| 基础助学金
| 助研津贴等补贴
|
硕士
| 课程学习期间
| 600元
| 大于1300元
|
论文工作期间
| 600元
| 大于2300元
|
3、学业奖学金
研究生按评定等级享受学业奖学金,各等级奖励比例和标准如下:
奖学金等级
| 奖励标准(元/学年)
|
特别奖
| 15000
|
优秀奖
| 8000
|
一等
| 5000
|
二等
| 4000
|
六、就业
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国家政策实行“双向选择”,按自主择业原则就业。
七、 联系方式
联系人:(如发邮件请同时发送全部联系人)
陈启凤 0816-2484691/2482905,13980130416, E-mail :13980130416@163.com;
沈显峰 0816-2484697,13989280761, E-mail :13989280761@163.com
邮编地址: 621999 绵阳市919信箱698分箱
传真:0816-2487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