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机械中心,由机械工程学院在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于2019年成立,是学院在学校创新港研究所规划中拟着力建设的国际化研究中心。中心旨在聚集世界前列大学培养的一流人才,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推进学科融合与交叉,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工程项目合作,成为机械学科创新人才高地。同时,中心致力于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双语师资培养,为国际化班英文授课、留学生培养提供重要支撑。中心实行独立PI制度,导师一对一指导,学术氛围自由开放,并且拥有一支国际化的行政队伍和完备的办公环境,力求全面接轨国际。
目前,中心已经聚集了英国皇家工程院Asoke Nandi院士等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高水平学者。中心教师与海内外相关学科团队进行多样化合作,共同产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研究成果,今年初通用结构分析有限元程序LS-DYNA在产品中植入中心教师的研究成果模块,在业内得到公认好评。
随着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不同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加入,中心于2021年6月30日在创新港2号巨构世界制造之窗图书馆举办了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中心领导和成员们纷纷介绍了各自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
中心执行主任严如强教授首先做了题为“数据分析与智能维运”的汇报,介绍了在大数据诊断与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奖情况及发展前景等。严如强教授,被评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拥有丰富的国际科研经历和大师级的科研水准,近几年来在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SCI引用超3960次,单篇SCI他引400余次;获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等发明专利20余项,;作为骨干人员完成美国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项;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及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成员并应邀为多个国际期刊审稿。
中心副主任张留洋教授做了题为“太赫兹检测与传感”的汇报。张留洋教授,介绍了太赫兹涂层、复合材料等对象内部损伤时域和频域检测装置和检测信号处理方法,以及智能算法、3D打印在功能传感器方面的研究。于2016年在美国乔治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加入西安交通学机械工程学院国际机械中心,担任副主任一职,先后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和“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参与撰写英文书籍1部,受邀担任ACS Nano、Nano Letters、Applied Material and Interface等30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现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等职务,主持和参与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中心党支部书记孙瑜副教授作了题为“微纳尺度力学/化学机理研究”的汇报,面向航空航天结构损伤的力-热-化耦合和多尺度两大难题,介绍了目前开展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机器人高端装备检测方向做了展望和规划。孙瑜副教授于2012年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学成后加入了国际机械中心这个大集体。孙瑜副教授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等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出版中文教材1部,担任Applied Surface Science、Chemical Physics Letters等期刊审稿人。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及校内科研项目,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
中心周晋教授做了题为“航空复合材料轻量化结构设计制造”的汇报。周晋教授,是国家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利物浦大学荣誉研究员(Honorary Research Fellow),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博士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先后在剑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从事航空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轻量化结构设计优化、先进制造及快速成型理论等方向研究工作。承担英国EPSRC学术课题及工程项目10多项,主要成果发表于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osite Structures、Composite Part B等复合材料领域知名期刊,在商用客机轻量化抗冲击吸能结构及快速成型制造方面获工程应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航空航天等学术及工程课题6项,研究内容包括轻航空抗冲动力学、轻量化吸能结构、夹心结构、层合板结构、可变性折叠结构、复合材料修复及链接、柔性复合材料、储能功能复合材料、多尺度有限元仿真、深度学习等课题。
中心彭军教授做了题为“柔性摩擦电材料设计和功率优化研究”的汇报。彭军教授分别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机械工程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16年开始在美国西北大学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于2020年9月加入国际机械中心这个大家庭。彭军教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A类”,获得第十四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发表SCI、EI同行评议英文论文42篇,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有影响力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参与人才项目1项,参与美国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中心助理教授刘啸川做了题为“高性能轻量化复杂薄壁构件一体化成形”的汇报,围绕高性能轻量化复杂薄壁构件一体化成形方向,提出了高强轻质合金热成形精准形性协调调控方法,开发了复杂薄壁构件快速一体化热成形工艺,创建了数字化智能制造云仿真模拟平台。刘啸川助理研究员于2019年博士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是中心首位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全海外学历成员,并于2020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A类人员。刘啸川助理研究员在高性能轻量化复杂薄壁构件一体化热成形机理、仿真与工艺研究等领域取得突出的学术成绩和工程应用,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20篇,SCI他引40次,其中一篇被国际工程领域著名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获得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的国际会议奖励;作为第一研究员参与国际科研项目五项(经费共约4000万人民币),研究成果应用于多家国内外汽车、高铁和飞机厂商;申请发明专利两项,授权新能源汽车企业用于建立国产化大批量钣金供应链,预计年产值约3亿人民币。
中心助理教授王亚楠做了题为“气动声学及其工程应用”的汇报,介绍了气动声学及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并简单介绍了开展气动声学研究常用的数值仿真与试验测试方法。王亚楠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声音与震动研究所(ISVR),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气动声学领域权威期刊及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共6篇,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得到了同行评审专家的充分认可;2020年5月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2020年8月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A类人员。
中心助理教授张迪做了题为“纺织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分析”的汇报。张迪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固体力学专业,2020年加入国际机械中心,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14)”和“西安交通大学青年优秀人才计划”。张迪助理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力学及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纺织复合材料多尺度分析、复合材料冲击动力学,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其中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复合材料领域top期刊Composite Structures;参与编写了《先进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与应用》(“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来自中航工业等单位的横向课题10余项。
中心助理教授贾璞做了题为“动力锂电池冲击损伤行为研究”的汇报。贾璞助理教授博士在201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2018-2019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工学院复合材料轻量化结构课题组联合培养一年,2020年5月加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国际机械中心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课题组。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准脆性复合材料的损伤失效分析;已发表期刊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基金、科研基地引导专项基金及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目前研究方向为复合材料结构冲击损伤多尺度分析、动力锂电池安全性能评估与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分析,作为主要参与人开展“纤维增强层合板缝合连接性能研究”、“电动飞机动力电池碰撞安全性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管路接头振动损伤评价方法”等课题研究。
汇报结束后,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师生一同观看《建党伟业》,从星火燎原到四海映红,从举步维艰到步履轻盈,从落后挨打到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文:国际机械中心曲佳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