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至11月2日,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共青团陕西省委承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举行。机械工程学院参赛学子奋力拼搏不负众望,在本次大赛中荣获金奖4项,其中主体赛金奖3项(全校仅5项)、“秦创原”创新挑战赛金奖1项。机械学子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闭幕式
在主体赛中,我院“极致平衡一超精密机床主轴抑振技术拓荒者”“云孪科技--大规模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行业领跑者”“弧光明远--大尺寸‘增材+’引领绿色航空低碳发展”等3个项目获国家金奖。在“秦创原”创新挑战专项赛中,我院的“光影创迹--陶瓷型芯激光自适应修型领航者”项目获国家金奖。
学院各参赛团队积极备赛
四支获奖团队针对当前机械领域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攻关。从机床主轴、新能源车退役电池,到大尺寸增材技术和激光自适应加工系统,参赛学子不仅聚焦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瓶颈,更着眼于绿色循环经济的未来趋势,彰显了“挑战杯”竞赛在促进青年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学院积极致力于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依托系列化、层次化的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产业领域的关键问题紧密结合,以“真问题”为导向进行科研与创新实践。
学院领导观看各参赛团队项目
学院高度重视本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校团委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从体制机制保障、激励政策落地等方面给予参赛团队和指导教师多维度的支持。项目团队以突破机械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为目标导向,精心策划,攻坚克难,持续迭代,展现了机械学子勇于拼搏、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学院教务、团委等部门也紧密配合,积极协助校团委和实践教学中心开展了项目挖掘、培育和组织动员工作,为大赛顺利开展提供组织和服务保障。未来,机械学院将继续以高水平科技竞赛和创业竞赛为载体,深入实施“6352工程”和“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探索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助力学生科技创业竞赛成果转化孵化,着力提高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以下是本次比赛的获奖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极致平衡——超精密机床抑振技术拓荒者
【获奖等级】国家金奖
【团队成员】王子昂、张先红、任奕萱、王淑彤、朱博、李姝婕(郑州大学)、刘建、邓惠文、许馨愉、邹治宇、陈欣瑞、广睿祎、徐宜销、付春霖
【指导老师】运侠伦、梅雪松、蒋庄德、姜歌东、陶涛
【项目简介】团队聚焦机床主轴抑振领域,踏遍5省12市,走访企业33家,累积测试数据超300亿。通过持续研究复杂干扰下振动信号提取技术,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在线平衡装置,开发了自适应平衡方法,成功将机床主轴振动抑制在0.5微米以下,助力国产工业母机性能提升。团队致力于行业卡脖子技术突破,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主轴振动大,加工精度低的核心痛点,填补了国内超精密加工核心技术的空白,解决了航空发动机机匣、叶片、高精度转子轴承等关键部件制造难题,使国产工业母机摆脱西方“电子镣铐“。
【项目名称】云孪科技--大规模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行业领跑者
【获奖等级】国家金奖
【团队成员】王瑞辰、何芷怡、白皓瑞、陈奕羽、蒋宇同(同济大学)、林川平、侯嘉洋、马梓玮、吴婧轩、师培彤、党瑞东、张语轩、胡镇显、张志杰、王艺静
【指导老师】徐俊、梅雪松、王乐
【项目简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我国面临大规模电池退役潮。直接拆解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而梯次利用是一种更优的解决方案。快速、精准的电池容量检测是梯次利用的核心环节,而目前行业普遍采用满充满放法,检测一批电池便需要消耗5-8小时,耗时长、能耗高。随着退役电池数量的急剧攀升,行业亟需高效且节能的退役电池容量检测技术。云孪科技专注于大规模退役电池快速分选技术突破与设备研发,将电池退化机理和数据驱动算法融合起来,提出行业首个电池机-电-热耦合的退役电池数字孪生模型,将行业内5-8小时的电池检测分容时间大幅降低至15min以内,提高检测效率20倍以上,精度高达千分之三,使大规模退役电池快速检测成为现实,强力助力池回收利用产业和国家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公司已获得宁德时代旗下产业资本瑞枫资本的天使轮投资。
【项目名称】弧光明远——大尺寸“增材+”引领绿色航空低碳发展
【获奖等级】国家金奖
【团队成员】刘畅、李坤荦、黎凯、杨健楠、白雪颖、张垚、乔润基、周健、管锂、徐芯语、李新志、耿永亮、冯佳劲、邹杰、雷星格
【指导老师】方学伟、黄科
【项目简介】此时此刻,全球有超过16,000架飞机正在我们的头顶飞翔。这些飞机连接着世界的同时却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弧光明远主创团队在多年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尺寸增材主要有孔隙率高和翘曲变形两大技术难点,针对以上技术难点,团队建立了具有增材复合锤击工艺、激光冲击强化系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尺寸增材绿色航空制造技术。
【项目名称】光影创迹——陶瓷型芯激光自适应修型领航者(秦创原)
【获奖等级】国家金奖
【团队成员】裴智明、何帅阳、张艺博、王凯龙、卓学士、夏增龙、孙涛、张津瑀、易亮天、杨东卓
【指导老师】梅雪松、凡正杰
【项目简介】本团队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委员会副主任梅雪松教授和国家优青凡正杰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经过长期技术攻关,自主研发了一套基于视觉引导的多能场耦合飞秒激光自适应加工系统,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相关技术已通过教育部科技查新认证。同时,搭载了领先的光机电协调控制软件,为涡轮叶片精准控形领域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同沈阳黎明、航材院等单位深度合作,相关技术获其高度评价。团队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始终积极践行交大西迁精神,致力为国家航天“智造”领域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