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501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来源: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08:56点击: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牵引,以校企联合攻关机械工程领域中“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目标,培养造就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使其成为工程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成为高层次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领军人才。本领域培养的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机械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具有开展创新性研究、系统性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组织工程项目研究与开发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策略和技术,并能通过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进行实施与验证。

4.具有创新思想、领军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国际视野宽广,能在推动产业发展与机械工程领域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创新性/创造性成果。

二、培养方向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研究高速高精加工工艺及装备、增材制造工艺及装备、激光加工工艺及装备、智能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装备、复杂精密装备高性能制造与测试、装配、智能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2.机械电子工程。重点研究机电控制系统及装备、先进测量检测系统及装备、新能源产业技术及装备、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与装备的理论与技术,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在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研究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3.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研究装备动力学设计及控制、重大装备运行保障/故障诊断/健康监测/智能运维、轴承转子基础部件设计分析、海洋探测装备设计及关键技术、先进波功能超结构设计及调控的理论与技术,引领/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4.车辆工程。重点研究车辆轻量化技术、车辆部件拓扑优化设计、车辆系统理论与集成、车辆系统动力学、新能源车辆电池、车辆NVH的理论与技术、复杂零部件成型技术及装备,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5.微机电系统。重点研究微/纳器件与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表面电子制造与半导体芯片检测、传感器与超精密元件制造装备的理论与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6.医工交叉。重点研究生物制造、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人机协同的理论与技术,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三、培养方式

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产学研协同、学科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个性化培养新模式。学科导师为主导师,由校内教师担任,企业导师为合作导师,由在企业或科研院所长期从事本工程领域相关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并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的人员担任。

2.学科导师与企业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要求,按照“扬长补短”的原则,与专业学位博士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科研工作、专业实践、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各个环节。

四、学习年限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执行。

五、课程学习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人文社科、经济学、组织管理、法律等构成。课程应体现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强薄弱环节,突出优势和特色。本领域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实行学分制管理,包括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两部分,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至少完成11学分(学位课7学分),必修环节23学分。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和其他选修课等。专业学位课可在本学院制定的博士生学位课目录中选修,专业选修课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表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内容及学分设置

课程性质

最低学分要求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思政课程

≥2学分

专业学位课

基础类、核心类课程、“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5学分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课程

≥4学分

其他选修课

个性化学习课程(可选本科生课程,超过2学分的按2学分计)

课程总学分

≥11学分

补修课程

凡欠缺所在学科本科/硕士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博士生,可补修本科/硕士核心课程

根据导师的要求选修,不计入培养方案最低学分要求

注:须在专业选修课模块设置不少于4学分的校企共建课程,博士须选修2学分。

六、必修环节

表2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

序号

环节名称

学分

1

开题报告与文献阅读(博)

2

2

中期考核(博)

6

3

学术活动(博)

4

4

专业实践

8

5

体美劳教育

3

/

总学分

23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与文献阅读(2学分)、中期考核(6学分)、学术活动(4学分)、专业实践(8学分)、体美劳教育(3学分),共计23学分。

注: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免修体美劳教育。

1.开题报告与文献阅读

开题报告是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明确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培养环节。具体开题报告时间和要求按学校《西安交通大学工学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指导意见》(西交研〔2024〕86号)和学院实施细则执行。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生在撰写开题报告前,应该结合学科发展和论文研究方向,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不少于100篇,其中,近3年的文献不少于30篇。开题报告通过后获得对应学分。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后续学业安排提出改进要求的培养环节。具体中期考核时间和要求按学校《西安交通大学工学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指导意见》和学院实施细则执行。博士研究生通过开题报告后,在学科导师、企业导师的协同指导下开展论文研究工作,研究工作中期需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与科研状况的全面检查,着重考核研究生业务表现与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中期考核通过后获得对应学分。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活动(讲座)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技术交流会或国际/国家专业展会。

学术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及“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实验室安全讲座”各1次;选听讲座为本学科组织的与本学科发展紧密相关的学术讲座,以及在全校范围内选听的学术讲座6次。此外,博士生本人须公开作学术讲座1次,上述所有讲座完成后经导师签字确认提交学院审核通过后记2学分。

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须至少参加一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技术交流会或国际/国家专业展会。完成后提交参会报告PPT或者书面总结及证明材料等,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通过后记2学分。

4.专业实践

专业型博士可在专业实践或学科竞赛中二选一,完成其中一项,即可获得专业实践学分。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周期不少于1年,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院所以及创新港各研究院等,围绕其研究方向,聚焦具体工程技术问题开展实践工作,具体实践形式、内容、时间由学科导师与企业导师根据研究生情况制定。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需提交由实践企业或研究机构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通过由系所组织的实践汇报答辩,并提交学院审核通过后记8学分。

或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指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及经学校认定的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成绩可认定为“通过”。人才培养专项按照专项培养方案要求执行。

5.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体美劳教育都通过后记3学分。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实施细则》(西交研〔2018〕51号)和《西安交通大学工学门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申请指导意见》(西交研〔2024〕86号)文件及学院实施细则执行。

附表: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分类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MLMD60011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必修2学分

专业

学位课

MACH740101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2

选修≥4学分

AUTO611501

现代控制工程

2

MACH610601

工程振动分析与控制

2

MACH610501

现代机械设计

2

MACH752101

数控机床设计与加工工艺(校企)(实践)

2

MACH712501

车间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运行控制(校企)(实践)

2

MACH713701

工程光学基础

2

MACH810701

微纳制造技术

2

INSM610201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2

MACH810501

生物制造工程

2

MACH712001

工程摩擦学

2

MACH710501

特种成形技术及应用

2

MACH712201

新型微纳传感器技术

2

MACH713301

系统工程与工程项目管理

2

MACH611501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机械)

1

必选

选修课

/

可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

至少选修4学分

补修课程

凡欠缺所在学科本科/硕士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博士生,可补修本科/硕士核心课程。

根据导师的要求选修,不计入培养方案最低学分要求。

:须选修至少一门校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