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00机械工程学术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来源: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08:18点击:

学术型博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培养具有“高尚品质、一流素质、崇尚创新、国际视野”的机械工程领域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与高素质创新性/创造性人才,本学科培养的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方向与国际学术前沿。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与听说能力。

4.具有领军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机械工程学科的相关研究工作中做出创新性/创造性成果。

二、培养方向

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研究高速高精加工工艺及装备、增材制造工艺及装备、激光加工工艺及装备、智能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装备、复杂精密装备高性能制造与测试、装配、智能制造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2.机械电子工程。重点研究机电控制系统及装备、先进测量检测系统及装备、新能源产业技术及装备、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与装备的理论与技术,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在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研究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3.机械设计及理论。重点研究装备动力学设计及控制、重大装备运行保障/故障诊断/健康监测/智能运维、轴承转子基础部件设计分析、海洋探测装备设计及关键技术、先进波功能超结构设计及调控的理论与技术,引领/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

4.车辆工程。重点研究车辆轻量化技术、车辆部件拓扑优化设计、车辆系统理论与集成、车辆系统动力学、新能源车辆电池、车辆NVH的理论与技术、复杂零部件成型技术及装备,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

5.微机电系统。重点研究微/纳器件与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表面电子制造与半导体芯片检测、传感器与超精密元件制造装备的理论与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6.医工交叉。重点研究生物制造、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医疗仪器设备、人机协同的理论与技术,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服务人民生命健康。

三、培养方式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导师指导或团队导师指导。

1.结合博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道德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与法制教育。

2.博士研究生应通过课程学习、文献研究和试验研究等方式加深理论基础,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培养科学研究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项必修环节提升综合素质。

3.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检查督促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研、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各项工作。

4.导师所在系(所)基层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选题、论文工作及论文撰写、预答辩和答辩等各个环节上应积极发挥团队培养的优势并起到质量监控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学习年限

参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西交研〔2017〕90号)执行。

五、课程学习

博士研究生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其他选修课程等。公共学位课程即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必修课程,即:思政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即本学科应掌握的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研究生论文指导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即学科方向课程,包括:专业课程、交叉前沿课程等;其他选修课程即提升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包括:方法类课程、通选课程、个性化学习课程等。导师可根据科研工作需要让欠缺本学科领域本科/硕士层次理论基础的研究生补修本科/硕士核心课程。

博士生课程学习总学分至少11学分,学位课学分不低于7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2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须完成1门以上跨一级学科课程修读,至少选修1门全英文课程。

表1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内容及学分设置

课程性质

最低学分要求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思政课程

≥2学分

专业学位课

基础类、核心类课程、“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5学分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课程

≥4学分

其他选修课

个性化学习课程(可选本科生课程,超过2学分的按2学分计)

课程总学分

11学分

补修课程

凡欠缺所在学科本科/硕士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博士生,可补修本科/硕士核心课程

二级单位自定学分要求,不计入培养

方案最低学分要求

注:须完成1门以上跨一级学科课程修读,至少选修1门全英文课程。。

六、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与文献阅读、中期考核、学术活动、社会实践、体美劳教育等,共17学分。

表2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

序号

环节名称

学分

1

开题报告与文献阅读(博)

2

2

中期考核(博)

6

3

学术活动(博)

4

4

社会实践

2

5

体美劳教育

3

/

总学分

17

注:非全日制学术型博士免修体美劳教育。同等学力博士免修全部环节。

1.开题报告与文献阅读

开题报告是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明确研究计划的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培养环节。具体开题报告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文件执行。

文献阅读是研究生结合学科发展动态和课题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在撰写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应该结合学科发展和论文研究方向,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不少于100篇,其中,近3年的文献不少于30篇。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其后续学业安排提出改进要求的培养环节。具体中期考核时间和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和《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文件执行。中期考核通过后获得对应学分。

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讲座)、国内外学术会议/技术交流会或国际/国家专业展会,全部修完可获得该环节学分。

学术活动(讲座)

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必听讲座包括“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1次、“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1次、“前沿系列专题讲座”6次、“全校范围学术讲座”1次、“实验室安全讲座”1次。此外,博士还须公开作讲座1 次。上述所有讲座完成后经导师签字确认提交学院审核。

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须至少参加一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技术交流会,或国际/国家专业展会。在完成后提交会议报告PPT或者书面总结及证明材料,由导师签字确认,学院审核通过。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实践、两助一辅、学科竞赛,在3个项目中选择1项,通过者可获得该环节学分。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指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除完成本学科规定的业务实践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以通过组织和参与社会调查、支教、扶贫及其他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提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开展活动,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博士研究生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需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践过程概述及体会、感想等,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社会实践服务对象(单位或个人)应在报告上填写评语。研究生提交由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的书面实践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记学分。

或两助一辅

两助一辅是指研究生担任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其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过程中需完成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辅导员工作,或者采用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协助完成学位论文之外的其他助研、助管工作替代。完成后须填写“两助一辅”工作清单提交学院,经学院审查通过后记学分。

或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指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及其他同等水平的全国赛事,获得学校推荐资格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成绩可认定为“通过”。

5.体美劳教育

研究生依据当年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研修指南,结合兴趣爱好和培养计划安排,制定个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环节研修计划并开展研修,由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牵头单位对环节是否“通过”给予认定。体美劳教育都通过后记3学分。

七、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实施细则》(西交研〔2018〕51号)和《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西交机械﹝2022﹞12号)文件执行。

附表: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

性质

序号

课程编号

统一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1

141006

MLMD600114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必修

专业

学位课

1

092051

MATH610307

非线性分析

3

选修≥4学分

2

012189

MACH740101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2

3

012062

AUTO611501

现代控制工程

2

4

012056

MACH610601

工程振动分析与控制

2

5

012049

MACH610501

现代机械设计

2

6

013745

MACH713701

工程光学基础

2

7

012055

MACH810701

微纳制造技术

2

8

012053

INSM610201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

2

9

012030

MACH810501

生物制造工程

2

10

012187

MACH712001

工程摩擦学

2

11

013714

MACH750601

汽车分散多动力与直接驱动技术

2

12

013757

MACH611501

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机械)

1

必选

专业

选修课

1

013748

MACH714001

金属材料宏微观力学行为

2

选修≥4学分

2

013746

MACH713801

非金属材料基础及制造技术

2

3

012015

MACH710301

机器人学

2

4

012019

AUTO711401

复杂机电系统的人工智能控制技术

2

5

012070

MACH712201

新型微纳传感器技术

2

6

012215

MACH712801

柔性电子器件与制造

2

7

012029

AUTO711501

机械系统集散控制

2

8

031002

ENPO700103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3

9

012051

MACH711101

监测诊断理论与技术

2

10

013742

INSM713501

脑机接口与康复应用

2

11

012060

MACH711201

现代数控技术与装备

2

12

012065

MACH711501

噪声分析与控制

2

13

013706

MACH712301

增材制造技术

2

14

012184

MACH650401

现代模具设计及制造

2

15

012025

MACH810401

面向制造工程的智能计算方法

2

16

012054

INSM610301

现代光学测试技术

2

17

012048

INSM710701

智能信息处理方法

2

18

013726

MACH712501

车间智能制造系统设计与运行控制

2

19

062022

MECH710106

动力学系统建模

2

其它

选修课

20

/

/

在全校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修

/

补修课程

凡欠缺所在学科本科/硕士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博士生,可补修本科/硕士核心课程;

博士生,可补修本科/硕士核心课程

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不计入培养方案最低学分要求。

注:须修完1门以上跨一级学科课程,必须选修1门全英文课程。至少修读一门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课程的后缀为(AI通识)、(AI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