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学教务 > 本科生 > 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关于启动2025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及做好选题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10-12 点击数:

各系、各研究所(中心、教研室):

根据学校实践教学中心《关于启动2025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西交实践〔2024〕33号),机械工程学院自2024年10月10日起正式启动2025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学院于2022年已通过制定《关于规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类型及成果要求的补充规定》,从学生能力培养侧重点和内容属性的角度,对“工程设计”“专题研究”等题目类型的属性特征及成果要求进行了界定、强调与优化。自2024届本科生开始,学院进一步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来源及指导方式进行了改革,在校内教师命题的同时,征集来自企业工程实际的课题,实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校企合作与双师指导,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真刀实枪”的需求场景中锻炼提升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将继续执行和深化上述改革,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命题管理措施

机械工程学院2025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按来源主体分为校企合作题目校内常规题目两类。校企合作题目由企业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出题,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校内导师为第一责任人)。校内常规题目由校内教师自主申报并负责指导学生完成。校企合作题目和校内常规题目均可组织团队合作攻关类题目,由若干名学生(建议5名及以下)通过明确、合理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工作量较大的产品设计开发或专题研究,每名学生的分工内容能够支持独立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在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分两个批次,首批发布校企合作题目和团队合作攻关类题目,并组织学生选题;第二批组织校内常规题目发布与选题。

二、题目基本要求

1.按内容属性和能力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分为“工程设计”和“专题研究”两大类。

2.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设置需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难易适当,工作量合理,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校企合作题目需以企业工程实践问题为出发点,由企业工程师出题,校内导师团队审题;题目需能够体现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的培养,且需兼顾分析或实验的组织实施可行性与可考核性。校企合作题目和工程设计类题目的总和(不重复计算)应不少于本单位申报题目总数的30%。

4.校内常规题目由教师从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提炼,鼓励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的题目。允许根据教师兴趣自选题目,但整体题目中要求具有工程应用背景的题目应不少于80%(自选比例不超过20%)。

三、选题工作安排

1.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报工作自本通知发布之日启动,截止2024年10月30日。

2. 2024年11月3日进入选题阶段。学院将召开选题审议会,对所有申报题目进行评审、筛选和完善;随后分批次组织学生开展选题。11月15日前完成所有选题阶段工作,11月22日前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完成《任务书》的填写与下达。各系所(中心)应于2024年11月3日前将本单位初审通过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核表、题目汇总表电子版统一发至邮箱:ve_dept@xjtu.edu.cn,并将纸质版交至本科教学办

3. 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须一人一题。对于团队合作攻关类题目,应进行相应的任务分解,以一人一题的形式单独下达,确保每生能够承担相对独立的工作。

4.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合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测控技术与仪器(食品)学生合并选题;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单独选题。

5.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检查,具体通知另发。

四、其他要求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由各研究所、中心、教研室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初步认定,报学院审核通过。各单位应选派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好、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国外交流学习及在外挂职的教师、学院聘请的非全职教师在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时,须指定一位全职合作指导教师。

2.为了保证教师的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每位教师限报三个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含校企合作题目)。

3.各单位务必召开选题工作研讨会,组织教师传达本通知精神,学习《关于规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类型及成果要求的补充规定(试行)》(附件1)、《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文件;并组织题目的初步评议,重点关注:工程设计题目偏少、软题目偏多、题目偏大、及题目雷同等典型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24年10月10日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站点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