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其骏
62年前的今天,我拿着国立交通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怀抱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进交大的饰有琉璃瓦的大门去报到,从此开始了我的大学学习生涯。
上的第一节课是乐兑谦老师的工程画,乐老师的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简洁而工整的板书,批改作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们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年乐老师又给我们讲授材料力学课程。乐老师讲课生动而风趣,常常举些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我作为材料力学课代表与乐老师有了更多接触和更深刻的了解。
在这大学生涯中,最高兴的是拿到交大的学生证时刻。最难过的是毕业时与同窗好友分别的时刻。最有趣的事是学校学习苏联实行六节课一贯制,到第四节课下课时冲出教室抢馒头吃的时刻。最不高兴的是在图书馆自修室占的位子被别人抢去的时刻。
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我们53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我从动力制造系的汽车组毕业后,留校至机械制造系机床刀具教研室的刀具教学小组作教学工作。组长就是乐兑谦老师。刀具组成立于1952年,乐老师负责刀具教学,金精老师负责切削原理教学。
乐老师带领我们一批年轻教师开始披荆斩棘,开创交大的刀具学科的品牌工作。在1954年乐老师和我合编译了一本“齿轮刀具的理论基础(上海机电图书出版社)。接下来翻译了前苏联阿留申诺夫的”金属切削学“(译者:乐兑谦,李云壁,蒋锡藩,林其骏。上海科技出版社,1956年)。其后乐老师已在酝酿一本全面论述齿轮刀具设计与制造的著作了。由于齿轮刀具种类较多,写作工作量巨大,在乐兑谦老师的领军下,发动了全刀具组的团队作用,分工合作。乐老师负责量最大和最关键的章节,以及对其他人的初稿进行修改和审定,并对每种刀具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凡是有新见解的地方,其插图乐老师必亲自绘制。
兹举一例来说明乐老师写作的认真和执着。该书的插齿刀部分是由我分工编写的。其他文献中关于修缘插齿刀的修缘部分起点都语焉不详。我初步分析后提出了一个修缘起点直径的近似算法。乐老师也提出了另一种近似算法。由于各执己见,乐老师就和我从它的形成原理出发,计算出磨制修缘插齿刀的折线形状砂轮的运动轨迹,发现在主要渐开线和修缘渐开线之间还有一段过渡曲线,并计算出过渡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比较之下,两种近似算法的平均值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计算十分繁复,由于当时还没有数字计算机,我们两个人关在刀具模型室,用拨盘错位的手摇计算机摇了三个星期才得出结论。根据计算结果和分析,书中对插齿刀修缘部分的形成原理作了详尽的阐述,并给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计算方法。
这本齿轮刀具的巨著在1960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引起刀具行业和高校有关专业师生极大的兴趣,得到好评。从此齿轮刀具打破前苏联谢明钦科的体系,有了中国自已的体系。西安交大在刀具学科方面就此崛起。
乐老师的科研精神,一丝不苟和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后辈的殷殷诱导,以及如何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使我铭记一生。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走出国门,翌年我到东京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此时日本国内正提出把机械和电子结合起来,他们把mechanical和 electronics 各取头尾,成为mechantronics, 即机械电子学,成为一门新学科。日本的大学也纷纷提出机械电子学的新课题。我所在的东京工业大学精密工学研究所TOYAMA研究室也把开发和研究计算机控制的数控齿轮滚刀测量仪作为硕士生题目。我也参加了其中的一些工作,为我回国后从事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在回国后,我想,机电一体化既然是各行各业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对齿轮加工和齿轮刀具的制造也应该这样。使用机电一体化的设备,不但可以提高它们的生产率,还可提高制造精度和检测精度,更重要的是使有些复杂齿形的刀具的制造变为可能。因此在科研方面结合我的原有科研,例如齿轮刀具的修缘齿形研究,研究和开发了大平面齿轮磨床的数控砂轮修整器,并做出产品,获得用户好评。以此为突破口,开发出其他数控系统和装置。1987年西安交大成立数控技术研究中心时我被任命为主任。在此科研平台上,培养了三十余名硕士和博士生。
由于在机电一体化的科研中取得成果,对机电一体化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认定机制专业教学一定要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因此提出并进行了机制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对以后的机制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988年在教育部自学考试中心为了机电一体化本科段选用教材会议上,有4个学校提出教材,只有我校由于体系科学而完整,并经过试用而被选中。这本全国统编教材“机床数控系统”(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从1990年开始用了整整10年,获得使用专业师生好评。这是全国第一本关于机电一体化方面的教材。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由于机电一体化科研的特殊性,一个项目往往要数届研究生合作完成。所以特别强调团队和传帮带精神。我也很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使整个团队大家融洽相处像一个大家庭。在二十多年后,我已退休多年,2009年原数控中心的毕业研究生特地在无锡江南大学聚会一次,并同时专门召开了机电一体化教学和科研研讨会,他们在会上踊跃发表论文,介绍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心得。在国内的研究生们有85%出席,场面热烈。晚上我们促膝谈心,回忆在校相处的美好时光,谈毕业后的工作成就,谈家庭生活。使我体验到良师益友的意义。时隔二三十年,学生们还记得我们老师,面对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的傲人成绩,使我兴奋不已。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作为一个教师值得欣慰的地方,也是我最最高兴的事情。
2012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