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动态 > 正文

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科技新高峰

机械工程学院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

发布时间:2024-06-25 点击数:

2023年度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4日上午在北京召开。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得8项),位列全国高校前列。

 机械工程学院梅雪松教授、陈雪峰教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杨志勃教授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合作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近两次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学院教师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科研成果斐然,科研业绩突出。学院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学科跨越式发展。

学院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列表

航空发动机快变信号匹配诊断技术及系列化机载系统

(国家技术发明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 陈雪峰教授

航空发动机振动故障是国际学术界与工业界公认的难题,也是长期困扰我国国产发动机研制批产与服役安全的重大技术问题之一。国际上先进发动机均配备了独立机载监测诊断系统,以期实现轴承、齿轮、转子等关键零部件的振动故障诊断。该项目团队自2007年起在863项目、973项目“航空发动机运行安全基础研究”等支持下,通过系统深入研究,历时16年,发明了航空发动机快变信号匹配诊断新技术,研发了系列化机载系统并批量装机应用。

项目第一完成人陈雪峰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兼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主持两机专项、基础加强、集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多项重大重点项目。牵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一等奖等奖励。

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项目第一完成人 梅雪松教授

项目成果代表性图片

近年来,由于机床构型复杂导致力-热分析模型边界条件确定难、装配过程复杂且数字化程度低导致装配质量一致性管控难、动态误差随工况环境时变非线性导致精确建模补偿难,使得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的精度及其稳定性与国际水平差距显著,成为机床工具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该项目团队在04专项、863、973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下,历时20余年,构建了机床设计、制造与使用全生命周期误差控制理论,提出了高档数控机床动力学与热平衡设计方法、机床批量化装配质量一致性管控体系、动态误差建模与控制技术,解决了诸多领域精密零部件加工难题。项目首次提出了基于控制反馈信息的数控机床动态特性监测方法并发明了动态误差测控系统;首次实现了具有摩擦、空间和热误差功能的国产高端数控系统开发,填补了国产高端数控系统误差控制功能的空白。项目成果形成了多项ISO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支撑了国产高端数控系统和精密数控机床的开发。

项目第一完成人梅雪松教授为国家级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西安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院长、陕西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LJ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4专项课题、973课题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0余项,研究成果服务了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30余家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等奖励。担任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国家高档数控机床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面向2030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重大专项专家成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总体组副组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系统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校先进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学会秘书长等职务。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     站点维护: 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号